哪里可以学四川面条,面条技术配方传授。南米北面,是中国人对饮食习惯差异的“刻板印象”。北方有热爱米饭的东北,南方也有无面不欢的江苏、广东以及今天的主角四川。我们总是被火锅、冒菜、串串勾走了魂儿,无意中冷落了四川的面条。其实四川面与陕西面、山西面一样,是中国面食版图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,今天小编就跟大家谈谈那些巴适的四川面条。
做面条,自然得有小麦。四川是当之无愧的小麦大省,早在北宋就已经“田土无不种小麦”,近年来也是稳居全国小麦种植面积与总产量的前六位。产麦,吃面顺理成章。四川人吃面的劲头丝毫不输给陕西、山西这些公认的“面痴”省。
杂酱面,四川人擅长调味,这在川菜丰富的味型上可见一斑。川人烹饪有七滋八味,强调“百菜百味,一菜一格”。相比山西人在面条形状上绞尽脑汁,四川人则把对味道的理解全部用在了面条上。四川面在味道上的变化,只怕不输给孙悟空的七十二变。这也给好吃嘴们造就了一个面条的花花世界,里面总有一碗面让川人魂牵梦绕。
担担面,诞生于市井之间,因为售卖它的小贩挑着一副担子而得名。这*草根的面条,又是四川面条中传播*广的种类之一。它见过你不同的样子,或在宴会上正襟危坐,或在街头挥汗如雨,或在家等着妈妈端出那一碗*熟悉的味道。
宜宾燃面,燃,可以用来形容吃面时的火辣辣的感觉,但更是对燃面*贴切的叫法。现在的宜宾燃面,以前的叙府燃面,有一个更直白的名字油条面,因其油分大而水分少。油重无水,遇火即燃,是名副其实的燃面。
甜水面,细面于四川无处不在,但绝不敢自称一统江湖。倘若如此,甜水面及其死忠粉*个不答应。甜水面有筷子般粗细,与其他面的服服帖帖不同,甜水面总是以一种倔强的姿态盘踞在碗里。对北方人来说,这是为数不多在四川吃到面条本身韧劲的机会。
铺盖面,川面味道的重要性要超过面本身,但这并不意味着川人不会在面的形状上动脑筋。铺盖面,就是绝佳例证。面团要反复揉搓,给谷胶蛋白充足的时间氧化,硬度、弹性才能达到要求。将面扯成薄而宽的面片,形似铺盖,因而得名。
金丝面,四川的面,也并非尽是重油重辣的。广汉的金丝面,将川菜精巧细致的一面发挥得淋漓尽致。不加一滴水,以全蛋和面,再骑在粗竹竿上反复弹压面团,看起来和广东竹升面异曲同工。不过金丝面讲求的是细如发丝,用一口大刀将面条切制的极细,对厨师的刀工有严格的要求。